top of page
Search

Hello Taiwan 與美國國會高層午餐會:政策議題與重要性分析

6月23日,長期關注美台關係的組織「Hello Taiwan」的代表出席了一場在華府舉行的財政議題午餐會,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克強生(Mike Johnson)、眾議院歲計委員會主席傑森史密斯(Jason Smith)以及多位國會財政委員會成員進行交流。此會議聚焦討論聯邦預算、關稅政策及削減財政赤字等重大議題,同時也涉及國際局勢和稅制改革等方面。會中,強生議長還特別提及了伊朗與以色列間的衝突現狀及近期宣布的停火消息,彰顯了國會對中東局勢的關注。此外,Hello Taiwan代表則關切美國與台灣間「互惠關稅」談判的進展;對此,史密斯主席透露美國正與約30個國家推進關稅協議且已接近完成,包括台灣也名列其中,暗示這些協議的正式宣布指日可待。強生議長亦談到近期國會正在討論的SALT扣除額上限(州及地方稅扣抵額上限)調整議題,他指出參議院已介入協商,其中參議員馬克韋恩·馬林(Markwayne Mullin)受任為參院代表參與談判。而紐約州的國會議員團則對提高SALT扣除上限堅持立場,強調必須維持眾議院法案中所訂的40,000美元上限不動。會後,Hello Taiwan代表還另行與馬林參議員交流,進一步了解SALT上限協商的最新進度。整場會晤專業務實,信息量豐富,下文將從討論議題、會面重要性以及與會關鍵人物背景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會議聚焦的主要議題


財政預算與赤字削減

此次午餐會首先討論了聯邦預算狀況和削減財政赤字的議題。面對美國龐大的聯邦支出和國債規模,國會領袖們關注如何在不影響經濟的前提下控制赤字增長。眾議長強生和共和黨議員們屬於財政保守派,他們強調需要對政府開支保持克制,以避免進一步惡化債務問題。在川普政府的支持下,國會共和黨人致力於推動「大而美麗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等財經立法,尋求通過減稅和削減開支實現經濟增長與財政平衡。雖然本次會議並未透露具體預算削減方案,但從中可以看出,維持財政紀律、降低赤字是當前國會討論的核心財經目標之一。


貿易關稅與美台互惠協議

貿易關稅政策是此次會談的另一重點。川普總統今年4月大幅調高對多國進口貨物的關稅,作為施壓手段要求各國與美國談判降低關稅壁壘,追求對等開放。史密斯主席在會上透露,美方與數十國進行的關稅談判進展順利,約有30個國家的互惠關稅協議接近達成,其中包括台灣。據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任凱文·哈西特的說法,目前已有超過50個國家主動與美國洽談關稅減讓方案,其中便包含台灣。台灣方面近年來積極尋求與美國深化經貿關係,例如台灣政府表示「隨時準備好與華府展開零關稅談判」,希望達成雙邊降稅協議以促進雙邊貿易往來。史密斯強調,川普政府的關稅策略旨在迫使他國降低對美不公的關稅壁壘,美國將利用自身作為全球最大市場的影響力,要求外國商品承擔與美國出口商相似的關稅水準,以實現對等開放。在他的推動下,美方已經陸續與多國展開談判,預期關稅互惠協議將陸續出爐,其中美台之間的談判結果尤受關注。對台灣而言,若能順利敲定雙邊關稅協議,不僅有助於台美經濟交流,更具戰略意義。在午餐會上,Hello Taiwan代表專門就此發問,顯示出旅美台灣社團對於美台經貿新進展的高度關切。史密斯語帶樂觀地回應稱,美台關稅談判進程良好,暗示官方宣布可能很快就會到來,令與會者倍感振奮。


SALT扣除額上限之稅改爭議

午餐會的重要議題還包括近期美國國會熱議的SALT扣除額上限調整。所謂SALT扣除,是納稅人可在聯邦報稅時扣抵的州及地方稅(State and Local Taxes)金額。目前的扣除上限為每戶每年10,000美元,這項上限最初由2017年的稅改法案設定,對高稅收州的中產階級影響甚鉅。眾議院共和黨人在近期稅改法案中成功爭取將SALT扣除上限提高至40,000美元,特別是紐約、新澤西等高稅州的共和黨眾議員為此投入了大量政治資本。紐約州的聯邦眾議員麥克·勞勒(Mike Lawler)明確表示,眾議院版已談妥將上限從1萬提高到4萬美元,「這就是協議內容,少一分我都不接受」。他警告稱若參議院削減此數字,他將投票反對整套法案,使其在眾院過不了關。紐約市唯一的共和黨眾議員Nicole Malliotakis更直言參議院若固守一萬美元上限是侮辱,形容這是對那些在2024年大選交付共和黨勝利的搖擺區選民的背叛。

然而,多數參議院共和黨人出於財政平衡的考量,傾向維持SALT上限在較低水平,以避免減稅幅度過大削弱聯邦財政收入。他們指出提高SALT上限將主要有利於紐約等高稅收的藍州富裕群體,可能增加赤字。為破解參眾兩院在此問題上的僵局,參議院多數黨(共和黨)領袖任命了奧克拉荷馬州參議員馬克韋恩·馬林作為參院方的代表,與眾院協商SALT折衷方案。馬林參議員身為前眾議員,與眾院同僚關係密切,被視為跨院溝通的橋梁人物。他近日釋出一項折衷信號,暗示參院可能同意保留眾院談妥的40,000美元上限,但同時降低適用該扣除的所得門檻(即在較低收入水平開始逐步取消扣除)。此構想試圖在維持高上限與限制富人受益之間取得平衡。然而,眾議院的“SALT問題小組”成員(主要是紐約、新澤西等州議員)已公開拒絕這種搭配方案。他們堅稱40,000美元上限必須適用於原先協議設定的人群,不應透過額外限制削弱減稅效果。儘管如此,馬林的介入代表參院方面願意讓步的姿態,也為磋商留下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總統本人也敦促國會儘快就SALT問題達成妥協,稱這是通過其大型減稅法案的關鍵。總統希望在7月4日獨立日左右簽署最終法案,留給國會協調的時間相當緊迫。

在午餐會上,強生議長談到SALT上限協商進展時提及了馬林參議員的關鍵角色,並表示眾議院紐約代表團對維護4萬美元扣除額上限的強硬態度。這凸顯了共和黨內部區域利益的分歧,也說明SALT議題已成為跨兩院、跨派系博弈的一大焦點。Hello Taiwan的代表在會後更進一步與馬林參議員進行了交流,就該議題交換意見。對台裔美國人而言,關注SALT扣除額或許並非直接利益考量,但此舉顯示他們積極參與美國重大財稅政策討論,展現出對居住地公共政策走向的投入與影響力。


伊朗與以色列衝突與停火

除了財經議題,本次會談也觸及中東地緣政治。麥克·強生議長在會上表示,國會密切關注著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緊張局勢。近期傳出的停火消息令人鼓舞,他強調美國將繼續支持以色列的安全,同時希望透過外交手段緩和與伊朗的對抗。儘管詳細情況未在會中展開,強生的談話流露出國會領袖對中東和平的期盼。事實上,參議院此前正考慮對總統對伊朗動武權限進行限制的戰爭權力決議,可見立法部門對美伊潛在衝突保持警惕。此次午餐會中議長對停火的正面評價,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國會對緩和地區衝突的支持立場,也是在場關注外交事務的人士所樂見的訊號。


此次Hello Taiwan與國會高層的會面具有多重重要意義:

  • 臺美關係民間助力:透過這樣的直接交流,難得有台裔美國人得以將關切事項(如美台經貿談判)在此重要的午間會議上直接反映給美國國會領袖。這種「民間外交」形式有助於增進美國決策圈對台灣觀點的理解,強化臺美關係的民意基礎。眾議長與重量級委員會主席親自回答台灣團體提問,顯示美方對臺灣相關議題的重視,也展現臺灣人在美社群的影響力。

  • 掌握關鍵政策走向:對參與者而言,這場會議提供了了解華府最新政策走向的寶貴機會。例如史密斯主席透露的關稅談判進度、強生議長談及的SALT協商與中東局勢,都屬於當前政治中的熱點話題。Hello Taiwan代表從中獲取一手資訊,包括美台關稅協議可能即將公布的訊號以及稅改內部分歧的狀況,這將有助於其向台僑社群傳達準確消息,並在相關議題上及早布局因應。

  • 國會決策過程的透明與參與:這次午餐會也體現了國會領袖願意傾聽各方意見、提高決策透明度的態度。包括財政赤字、貿易關稅、稅制改革在內的重大政策通常牽涉複雜的利益權衡。透過與民間團體交流,決策者能聽取不同群體的關注點,增進溝通。對Hello Taiwan而言,能參與討論美國內政外交議題,表示不僅關心台灣發展,同樣積極融入並影響美國所在地社會的公共政策。


總的來說,這場國會午餐會議不僅是一次政策資訊交流,更是美國國內政治與台灣社群互動的縮影。在美國推動重大全球經貿與財政政策的關鍵時刻,台灣僑界展現了關心與參與,美國國會領袖則表現出開放姿態,願意分享決策動向、聆聽各方聲音。這種良性互動為臺美關係添加了一份民間助力,也使重大政策討論更具包容性與多元觀點。


眾議院議長 麥克·強生 (Mike Johnson)

作為本次會議層級最高的官員,麥克·強生現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其地位僅次於副總統(排名美國政壇繼任順序第三位)。強生出生於路易斯安那州,是虔誠的基督徒和保守派律師出身的政客。他在2016年首次當選國會眾議員,僅用了不到7年的時間便在2023年10月當選為第56任眾議長,刷新了自1880年代以來國會議員最快速晉升議長的紀錄。在眾議長選舉的漫長角力中,強生被各派別視為較能取得共識的人選——他獲得共和黨內所有派系的支持,平息了之前連續數週無法選出議長的混亂局面。強生以社會保守派中的保守派著稱,被認為是數十年來就任議長者中在文化和宗教議題立場最為保守的一位。他長期參與福音派組織「家庭研究委員會」(Family Research Council)的活動,推崇傳統家庭和宗教價值,在限制墮胎、反對同性婚姻等議題上立場鮮明。這些背景使他深得共和黨右派信任,同時也引起自由派的警惕。


作為議長,強生的政治影響力十分巨大:他掌控眾議院立法議程,決定法案是否進入表決,並在預算談判等重大議題上與參議院及白宮協商。在財經政策方面,他堅定支持川普政府的經濟議程,例如推動新的減稅措施與對外強硬貿易政策,以實現“美國優先”的承諾。同時,他也關注美國的財政健康,多次呼籲恢復聯邦預算平衡。在外交和國安領域,強生曾任眾院武裝服務委員會成員,重視軍事力量建設並挺身捍衛美國盟友利益。他的選區包括路易斯安那州西北部,擁有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等重要軍事設施。因此,對於此次他在午餐會上談及伊朗與以色列停火,可視為他繼續秉持強硬捍衛盟友同時尋求和平解決衝突的風格展現。

總而言之,麥克·強生以其保守理念與高效領導在眾議院崛起,現已成為美國政壇骯髒中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在國會內部的權威以及與行政部門的互動,對預算、貿易乃至外交政策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本次會議中,他樂於直接回答提問、分享政策進展,展現出務實親民的一面,也讓與會者得以窺見當前眾議院決策方向的脈動。


眾議員/歲計委員會主席 傑森·史密斯 (Jason Smith)

傑森·史密斯是美國眾議院中負責稅收與財政政策的要角,現任眾議院稅務委員會(正式名稱為「籌款委員會」House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主席。該委員會是國會歷史最悠久、權限極廣的委員會之一,掌管聯邦稅法、貿易協定、關稅政策,以及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等重大法案的起草權。史密斯於2023年接掌此委員會時年僅42歲,成為南北戰爭以來最年輕的稅務委員會主席,也是密蘇里州自1859年以來首位出任該職的國會議員。這樣的資歷凸顯他在國會內上升速度之快和備受領袖器重。

作為來自密蘇里州第八選區的第七代密州人,史密斯一直以來自詡為鄉村及農業社區利益的捍衛者。他家庭經營農場,本人擁有法律背景,因而對農業經濟、地方利益和法治保守價值都有強烈認同。史密斯在政策立場上屬於共和黨的堅定保守派,曾被評為密蘇里州國會議員中最保守者之一。他積極倡導減稅、小政府和傳統家庭價值,是全國步槍協會(NRA)終身會員和反墮胎運動支持者。


史密斯對美國貿易政策尤其熱衷。在擔任委員會共和黨領袖期間,他多次為美國農民和製造商的利益發聲,抨擊他國對美不公平貿易行徑。他曾親赴墨西哥向當時總統奧夫拉多爾直言不滿該國禁止進口美國玉米,前往泰國警告當地政府其對美牛肉課徵50%關稅的措施不可持續,並在台灣向蔡英文總統當面質疑台灣對美國豬肉的進口限制。這些經歷顯示史密斯敢於直接向貿易伙伴施壓,為美國爭取對等開放。他全力支持川普總統在2025年推出的全面關稅舉措,認為多年來美國對外開放而他國卻設壁壘,已導致美國工人和農民吃虧。史密斯表示,在川普的強硬策略下,許多國家開始願意坐上談判桌,「我們將逐步簽訂新的貿易協定,讓外國公司面臨與美國出口商類似的關稅」,達到真正的公平。正因如此,他在此次午餐會上對Hello Taiwan透露了美台關稅談判進展的樂觀訊息。可以說,在史密斯的主導下,眾議院歲計委員會正積極推動新一輪的貿易談判與減稅計畫,對內為美國中產減負,對外為產業開拓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史密斯與前述的馬林參議員私交甚篤:兩人在華府共住一棟公寓,是多年的室友與好友。這層關係使他們在稅改談判中配合默契。據報導,2024年底共和黨在制定經濟議程時,馬林曾主動安排史密斯與參院多數黨領袖圖恩(John Thune)會晤,為打破兩院歧見牽線搭橋。因此在此次SALT上限的爭議中,史密斯與馬林也很可能透過私下管道保持溝通,共同尋求各方可接受的平衡點。身為眾院談判代表的史密斯,必須兼顧黨內溫和派(主要來自高稅州)的訴求與參院的顧慮。在這場政治拉鋸中,他的協調能力與領導風範將直接影響最終稅改方案的成敗。


總體而言,傑森·史密斯以其年富力強和強硬務實的作風,在國會財經領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他不但是美國國內稅制改革的重要推手,也是國會對外經貿政策的領軍人物之一。此次午餐會讓外界一瞥他在多項關鍵議題上的觀點與策略,進一步確認了他在川普時代國會中作為財經政策鷹派的地位和影響力。


參議員 馬克韋恩·馬林 (Markwayne Mullin)

馬克韋恩·馬林是此次會晤提到的關鍵參與者之一,現任奧克拉荷馬州聯邦參議員。他在2023年當選參議員之前,已連續擔任十年眾議員(2013–2023),因此對國會運作相當熟稔。馬林年僅47歲,在政壇卻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經歷: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經營家族水管工程公司起家;此外,他還曾是一位職業綜合格鬥(MMA)選手,保持5戰全勝的不敗戰績。這種非典型政客的背景使他在同僚中頗為與眾不同,也培養出勇於直言和解決問題的作風。

作為切羅基族(Cherokee)原住民成員,馬林也是近20年來首位擔任聯邦參議員的美國原住民,更是美國史上第二位出身切羅基民族的聯邦參議員。他積極為原住民社區發聲,同時亦主張保守的價值觀,和奧克拉荷馬州選民的主流取向相契合。在國會中,馬林服務於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撥款委員會、健康教育勞工及退休金委員會、印第安事務委員會等,要務繁多。雖然他並非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成員,但他在共和黨參議團隊中被賦予了一項特殊任務:充當參眾兩院溝通的橋樑。由於同是川普政策的支持者,加之在眾院累積的人脈,馬林得以在眾院和參院之間游走協調,因此被同僚戲稱為“下議院的低語者(House whisperer)”。


參院多數黨領袖圖恩(John Thune)形容馬林是個「總在尋找方法推動事情完成」的議員。在共和黨重新掌控參眾兩院後的政策協調中,馬林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24年底,當眾院和參院因如何實現川普的施政目標而意見不一時,馬林積極穿梭其間斡旋。他曾撮合參院的圖恩領袖與老友眾院稅委主席史密斯私下會談,以增進兩院對話。他還經常受邀出席眾議院共和黨人每週的黨團會議和共和黨研究委員會(RSC)的週三午餐會——要知道,參議員現身眾院黨團內部會議極為罕見。馬林此舉讓眾院同僚甚感親切,也讓他能及時掌握眾院動向。在今年眾院為預算決議爭論不休之際,就有記者目擊馬林走入眾院會議室「旁聽」討論,只為更好地了解眾院的考量。


在此次SALT扣除額上限的紛爭中,馬林再度扮演調停者角色。他身為參議院談判代表,與史密斯等眾院議員討論妥協方案,希望化解僵局。馬林提出參院可讓步維持40,000美元上限,但對高收入納稅人加以限制,以縮小減稅成本。雖然該建議未立即被眾院紐約派接受,但馬林的努力顯示出參院誠意,也為最終達成折衷方案奠定基礎。值得強調的是,馬林和眾院那些強硬要求提高SALT上限的議員其實同屬共和黨,只是選區利益不同。因此馬林必須小心協調,既維護黨內團結,又要顧及全國財政影響。他的跨院游說和協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川普政府稅改法案能否順利在國會通過。正如一位觀察家所言,很少有國會議員像馬林這樣積極投身跨兩院關係,他總是不避艱難衝進棘手問題的中心。從2021年國會遭遇暴亂時他挺身與衝入眾議院的暴民對話、到2021年美軍撤出阿富汗後他不顧危險試圖親赴當地協助撤離,馬林以行動派著稱。在政策談判的“文職戰場”上,他同樣不遺餘力。


總的來看,馬克韋恩·馬林雖是參議院的新進成員,卻已經成為黨內上下溝通的中堅。他擅長打破常規、直面難題,無論是力促兩院在立法上合作,還是為複雜議題尋求創新解方,都展現了領袖風範。此次Hello Taiwan會後特地向馬林請教SALT談判進度,也從側面印證了他在關鍵談判中的核心地位和親和態度。馬林代表的奧克拉荷馬並非高稅州、與台灣也無直接關係,但他仍樂於與台灣社團交流討論美國稅改,可見其胸襟開闊,願意聽取各方觀點、尋求共同點。隨著川普政府多項內外政策推進,馬林的作用只會更加吃重——他不僅是奧克拉荷馬選民在華府的代言人,更是共和黨整合眾參兩院意見的關鍵推手,在美國國會內發揮著紐帶和橋梁的雙重功能。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場Hello Taiwan與國會領袖的午餐會內容豐富而意義深遠。一方面,預算赤字、關稅談判、SALT扣除額等議題的交叉討論,體現了美國當前內政與外交政策的重點;另一方面,參與會談的國會要角們各自的背景和角色,也共同勾勒出川普執政時代國會運作的縮影:從議長強生的保守領導,到稅委會主席史密斯的經貿雄心,再到參議員馬林的橋樑作用,每個人都在為推動政策前行發揮關鍵影響。對台灣社群而言,能與這些決策高層直接互動無疑是一大收穫,未來也有助於他們更有效地參與並影響所關心的議題。可以預見,隨著美國國內外政策議程的展開,類似這種國會外交與政策觀察的互動將更趨頻繁,台美關係也將因雙方持續的溝通協作而更加緊密。


 
 
 

Comments


Inquires/Event RSVP

©2019 HelloTaiwan.org

bottom of page